
管建刚老师说,作文的字数是孩子们写作的温饱线。字数不达标,作文写得再好,都会降等。
想要字数达标,关键在于写细致,写具体。在细节描写中,动作描写一直是孩子们的难点。难在几秒发生的动作,我们需要用几十甚至上百字将它描述出来。而学生通常出现的情况是,写一个动作,喜欢写一个动词,多的就写不出。学生写不出,不排除有惰性的情况,但还有一种原因是,没有方法。其实,我们生活中的动作都不是单一的,而是一连串的,只是写的时候,我们往往都把其它部分忽视了。对于发生的一个动作,要写长,就要写出这个动作的连续性。这里的“一”指开始想出一个动词,“三”指拉长时间线后写出多个动词。记住:把时间线拉长,找到它们。我吃薯片。是一个几乎不用思考,就能写出来的一个动词。现在,我们试着拉长时间线,多花点儿时间想一想。吃之前,吃的过程中,吃之后,是不是还有很多动作。这样一思考,动作就多了不少。现在看看,这样思考之后,想出来的句子。我把包装袋撕开,用手拿起一块金黄色的薯片,满足地放到嘴里,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。只见她盯着那只粉色的蝴蝶,慢慢地走了过去。当靠近蝴蝶时,伸出双手,用力一捧,蝴蝶从手的缝隙中飞走了。妈妈坐在沙发上,右手拿着剪刀,轻轻地在包裹的边缘剪开一条缝,取出了一条折叠整齐的裙子。只见妈妈清了清嗓子,她嘴先呈一个大O字型,然后慢慢收拢,最后嘴唇撅出来,嘴巴从一个大O变成一个小O。头也慢慢往上抬,嘴里发出:“嗷……呜……”用上这样的方法,是不是也没有特别难?如果现在只能写一个,到了后面能写出2个、3个,甚至更多,这就是进步。所以,你可以从写动词的数量来量化自己的进步。每一个动作,都不是单一、机械地发生,而是伴随着我们的感受,或开心,或难受。当产生这样的感受时,我们都可以加入进去。这样的句子,会更有感染力。我把包装袋撕开,好香啊!用手拿起一块金黄色的薯片,满足地放到嘴里,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。简直是太美味了。只见她盯着那只粉色的蝴蝶,慢慢地走了过去。当靠近蝴蝶时,伸出双手,用力一捧,蝴蝶从手的缝隙中飞走了。我想,她一定很失望吧。妈妈坐在沙发上,右手拿着剪刀,小心翼翼地在包裹的边缘剪开一条缝,取出了一条折叠整齐的裙子。我都记不清这是本月的第几条了。只见妈妈清了清嗓子,她嘴先呈一个大O字型,然后慢慢收拢,最后嘴唇撅出来,嘴巴从一个大O变成一个小O。头也慢慢往上抬,嘴里发出:“嗷……呜……”妈妈紧闭双眼,一脸陶醉。要掌握写作技巧,知道了方法,最重要的还是多练习,比如可以试着练习一下:喝水、倒茶、切蛋糕……赶快试一试吧!
作家老舍对学生说:“唯有动作描写,人物才能立起来!”可见,动作描写在写人记事的作文里,同样是举足轻重的。那除了前面讲的拉长时间线和加入感受之外,还可以怎么写才能把短时间发生的动作,写得具体生动呢?人的动作大致可以分为:手部动作、脚部动作、头部动作。简单举几个例子。
站、跨、蹲、跳、跑、窜、步履轻盈、连蹦带跳、大步流星……其中跑又可以分为:小跑 慢跑 飞跑 飞奔 飞越 扭头就跑 拔腿就跑 横冲直撞 跑得比兔子还快……小动作:提、捏、捧、握、举、拽、拉、拖、抬、端……小动作:瞪、盯、瞥、眯 瞧 瞅 端详 仰视 俯瞰 远眺 张望 回顾 环视 扫视 窥视 怒视 浏览 打量 巡视……小动作:叼、咬、含、衔、舔、吸、嚼、细嚼慢咽、狼吞虎咽……动作描写要符合人物特点,一个人的身份、地位、性别、年龄等因素决定了他(她)的语言和行动。人的举手投足都是性格特点的表现。猪八戒急急忙忙地跑到河边,也不管水黑不黑、脏不脏,趴下身子,撅起屁股,张大嘴巴就“咕噜咕噜”地喝了起来。如果把“猪八戒”,换成“白雪公主”,肯定就会不合适。表弟拿着爆竹,小心翼翼地把爆竹放到地上,划火柴时手不停地抖,火柴点燃了,他伸长胳膊,一点儿一点儿地往爆竹前凑。表弟的手打着哆嗦,嘴半张着,火柴还没挨着爆竹,不知谁喊了一声 :“着了!” 他吓得扭头就跑。这段描述,并没有直接说表弟很胆小,而是用具体的动作来展示他胆小的性格。老人的双手很灵巧。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,只要几分钟。看他又拿起一团泥,先捏成圆形,再用手轻轻揉搓,使它变得柔软起来,光滑起来。接着,又在上面揉搓,渐渐分出了人的头、身和腿。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,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,不一会儿,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。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,心灵手巧的老艺人就跃然纸上了。同样一个动作,在不同身份、地位、性别、年龄的人表现出来的都是不一样的。比如就农民来讲,老人和青年人干活的节奏以及动作绝对不一 样。不同年段的学生,男同学和女同学,在说话做事上也有着差别。不仅如此,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,不同的感情,不同的内心世界。在描写人物动作时,同样有差别。都需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,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。所以,一定要认真细致地观察,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。现在就来欣赏一下在童话、儿童名著、世界名著中的片段吧。她怒气冲冲地抓过莴苣姑娘的秀发,在自己的左手上绕了几下,右手操起剪刀,“咔擦”就把头发剪断了,美丽的发丝散落一地。他跳进窗里,把红宝石放在桌上,就放在妇人的顶针旁边。过后他又轻轻地绕着床飞了一阵,用翅子扇着小孩的前额。然而就在快要踏出门的那一刻,她突然停下来,转了身子,若有所思地走回屋里,坐在桌子旁,原本的兴奋之情早已烟消云散,仿佛一把熊熊烈火被瞬间扑灭一般。恐惧令我变得残忍。当我发现自己无法甩开它的时候,便一把抓起它的手腕,放在破碎的窗格之上来回摩擦,直到血留下来,浸染了被褥。他一看见鲨鱼,就一桨朝它戳去。鲨鱼迅速浮上来,露出脑袋,老人趁它的鼻子伸出水面,接近那条鱼的时候,对准它扁平的脑袋正中刺去。老人拔出刀刃,刺向同一个地方。它咬住了鱼不放,老人一刀戳进它的左眼,再用刀子撬开它的下颚,它才放开马林鱼,沉入海底。
生活中的简单动作,我们可以通过拉长时间线的方法,那怎么写运动场上的动作呢?就需要用慢镜头分解。为什么会觉得运动场上的动作难写呢?因为它不仅仅是一连串的动作,而且还伴随着手、脚、身体的动作。就是时间很短,要写的部分很多。什么叫选典型?一场比赛往往进行几十分钟,我们不可能像摄像机一样一直记录,而是选择几秒种的经典片段来写。比如打篮球投篮,足球比赛射门,比如打乒乓球的扣杀等。问题又来了,几秒的动作一闪而过,我们怎么写呢?这里就要用到“慢镜头分解”法。我们需要把几秒钟的放慢,再放慢,直到写清楚每一个动作。慢动作不是“最……后……一……秒……姚……明……”,而是在“最后一秒、姚明、灌篮、得分、赢了”的中间,加进去许多动作描写。他弯着腰,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,两眼溜溜地转动,寻找“突围”的机会。突然他加快了步伐,一会左拐,一会右拐,冲过了两层防线,来到篮下,一个虎跳,转身投篮,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,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。几部分的连续动词:弯—拍—转动—左拐—右拐—虎跳—转身李威站在起跳点上,眼睛注视着前方,他深吸了一口气,扬起双臂,踮起脚尖,微微弯下腰,身子下蹲,脚用力一蹬,双臂往后一摆,腾空跃起,身子在空中弹出,然后稳稳地落在沙坑上,他回头望了望量尺,兴奋地跳了起来,高声喊道:“太棒了!”几部分的连续动词:扬起—踮起—弯下—下蹲—蹬—摆—跃起—弹出—落—回头这两组例子有手、脚、身体,甚至头的动作。要写出来难不难?很难。往往可能几秒的动作还没有记清楚就已经忘了。怎么办呢?什么意思?就是忘记了,没关系,凭记忆试着做一做,再想一想。不要觉得不好意思,托尔斯泰为了写一条小狗,还在地上学习小狗的动作呢!在这最关键的时候,王卫发了一个下旋球,对方来了个向左提拉。王卫一侧身狠狠地反扣一板,对方马上连退两步,用力向前拉了一个弧旋球,王卫随机应变,发挥他的削球特长,把球顺利地挡了过去,对方见王卫左边是空档,又打出一个短球,形势非常紧迫,王卫从左角冲到右角,想把球挡过去,但由于冲力过猛,脚下一滑,摔倒在地。几部分的连续动词:提拉—侧身—反扣—退—拉—挡——打—冲—挡只见她镇定地走到跳板上,双手置于脖子后面,目光坚定背向池水。随着裁判的哨声,她双手缓缓伸起,双脚用力一蹬跳板,轻盈地弹跳起来,在空中优美地旋转了180度,像条跃起的鱼。说时迟那时快,旋转中她迅速抱住双腿翻了几圈,像支利箭直插入水里,水面只溅起一点点水花。罗纳尔多在中场挺身收腹,接住同伴传来的一记高球,习惯的用小腿轻轻一颤,球魔术般地跳到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。他飞速插上,以灵活逼真的假动作,带球一连绕过对方三名队员的阻击,一直冲入禁区,巧妙的避开已扑到跟前的守门员,侧身起脚,“刷”的一声,球应声入网。运动类动作比平时生活类的动作难。但只要掌握了方法,多加练习。就像练习过柔道、空手道的人真要打架,当然比较厉害,因为他们知道打斗的动作方法。没有方法的人,就只能瞎闯,通常只会撞墙,当你领悟了道,就能随机应变,轻易撂倒对方。

声明:
素材源自网络,为方便学习和交流而分享,版权属于原作者或机构。